徐正圆
学院专业:
生命科学学院 医学实验技术
读研学校:
南京大学

获奖经历
2021-2022学年
校一等奖学金、校先进宣传个⼈
2022-2023学年
校三好学生、校二等奖学金
2023-2024学年
全国⼤学⽣⽣命科学竞赛三等奖
浙江省⼤学⽣⽣命科学竞赛⼆等奖
浙江省政府奖学金、校⼀等奖学金
校三好学生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
科研项目与学生工作
2022-2023学年
参与项目《黄芪甲苷调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reg/Th17细胞平衡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》
参与“美丽浙江”就业体验实践团
生命科学学院社团管理中心、志愿者协会策宣部部长
2023-2024学年
参与项目《UTX/MGMT介导莪术醇对胶质瘤替莫唑胺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》
专业学习体会
选择专业:兴趣与现实的双重考虑
填报志愿前,我系统分析了专业特点,医学实验技术这个专业具有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性,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性,恰好完美保留了我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,又不像临床医学要直接面对病人和家属,更适合我这个喜欢安静观察、用数据说话的理科生。同时我还考虑了现实因素,这个专业的就业去向不止医院中心实验室,还包括药厂的试剂研发、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中心等,可以多维选择,灵活就业。
学好专业:实践与课本相结合
刚接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时,我常被它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震撼。从基础医学到细胞生物学,从免疫学到生物化学,看似分散的课程在实验室里逐渐串联成网,在学习方面需要通过多重路径获取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。就比如说,《医学免疫学》中所学的抗原表位的类型和特异性可以应用到Western Blot实验中的抗体选择,WB通常使用变性的蛋白质样品,所以线性表位更关键,因此需要选择针对线性表位的抗体。还要考虑抗原表位的特异性,避免交叉反应。这样的学习过程遵循“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验证并重构理论”的循环逻辑,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学好的核心逻辑,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课本上的每一个字,都是实验室里的通关密码。
成长之路:目标指引方向
回顾大学时光,最深的体会是明确目标带来的力量。医学技术专业需要扎实的科研能力和技术积累,从大二进入实验室起,我就把读研深造作为必经之路。四年间,我在课堂与实验室之间来回奔跑:清晨六点的英语听力,深夜十点的液相跑图,周末的文献精读,寒暑假的课题攻关,这些碎片拼成了保持年级前5%的答卷,也让我在学科竞赛中收获了沉甸甸的奖杯。选择南大基础医学是深思熟虑的结果。备考时砖头厚的专业书常让我彻夜难眠,可实验室里那些失败几十遍的数据总在提醒我:科研没有捷径。正是这些经历早把“坚持”两个字刻进了骨子里。复试答辩的通顺回答,英语问答流利的表达,都是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。当拟录取通知弹出时,我深深体会到: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你付出的每份努力都在为未来铺路。